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社2016部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内容。前课学习了北宋的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于此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做好学习铺垫。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内容:第一子目介绍了契丹族与党项族,第二、第三子目分别介绍了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1.了解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基本史实。2.通过评价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培养学生辩证评价历史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并立关系的掌握,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2.通过历史视频方法突破重难点澶渊之盟,体会战与和的原因,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和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少数民族对我国边疆地区开发的重大作用,对形成中华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民族团结、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并立关系。2、教学难点:澶渊之盟的签订。四、【教学法分析】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的方式参与学习,以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民族观,通过范例教学,进行知识迁移。学法:本课的头绪较多,学生需要抓住中心问题:“多民族政权并立”。学会辩证分析民族关系形式。五、【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受认知水平限制,感性思维较强,评价历史事件的有限。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与和正确认识与评价的相对较弱。六、【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这个环节中,我会播放电视剧《杨家将》视频片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同时,我会模仿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片段,在情境中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阅读,自主学习,完成第一子目学习。制表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辽、西夏建立的信息,锻炼学生用历史图表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绘简图:让学生绘制民族政权并立简图,使学生在空间上感知并立形势。说故事:课件展示相关教材资料,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形象的感知这两个民族,让学生找出两个民族的发展壮大与中原汉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锻炼学生的比较概括的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文明同样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的理解和认识。多边参与,互动探究,完成第二子目学习。这一部分是本节课难点,也是学习西夏与北宋关系的一个范例,我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来突破难点。互动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提取有关宋辽关系的信息。互动2:课件展示《宋辽边境形式图》、《澶渊之盟》的内容。同时给出苏辙《栾城集》相关内容,此处设计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澶渊之盟。让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这一环节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研读史料,学会进行辩证分析,通过这个问题举一反三,也为理解后面的西夏与宋的议和做好铺垫。对比迁移,范例学习,完成第三子目学习。在掌握评价辽宋关系方法的上,指导学生自学,采用范例教学法,参照宋辽议和的学习来自学西夏与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和巩固。问题引导学习完三个子目后,我会结合本课中辽与西夏的相关文字、图片以及课件展示《西夏飞天图》、等有关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史料,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用问题引导学生,层层设计,步步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形成对民族政权间关系的正确评价与认识。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开放设计拓展延伸在本节课的结束,我会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视频,在歌曲情景中深化体会民族团结、融合的内涵;同时,设置开放性问题:本节课我的收获和我的困惑。在创设的情境中,启发情感、陶冶心灵。在开放性问题中,引导学生梳理本节学习思路的同时,做出思维导图。【教学特色】本节课我主要依据学情实际,在创设的情境下结合史料,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民族的兴起与建国(和)1.契丹族2.党项族民族间的碰撞(战)1.宋辽:澶渊之盟。2.宋夏:和谈

 

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说课稿
上一篇:七下历史微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反思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及练习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