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七年级下册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二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确立“生活需要法律”这一框题,是初中学生首次系统地接触法律知识的一课,对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教学内容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三、学情分析未成年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必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四、教学设计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走近法治、追寻足迹、探究力量三个教学环节。导入:“身边法律大家谈”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1.你还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通过分享,引入“法律”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身边的法律故事,并通过想象“没有法律的日子”,初步体会法律的作用。分享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情,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环节一:走近法治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用幽默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民法总则,并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明确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通过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辨析观点,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二)环节二:追寻足迹通过了解中外法律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从而认识法律的作用,即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是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深入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法律不等于有了法治,激发学生探究法治的兴趣。(三)环节三:探究力量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分角度讨论法治国家应该具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法治国家的向往。通过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程及成就,理解法治助推中国梦。从而增强国家认同。课后作业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不仅引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法制故事,而且在分享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五、教学特色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就是始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分析与思维碰撞中认同法治理念,培养法治精神。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二
上一篇:《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反思    下一篇: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