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化学 > 九年级下册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知识链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个实验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关于溶解、过滤的操作方法,并结合溶液溶解度及蒸发结晶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验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也是继学习了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存在及晒制之后对整个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和拓展。二、实验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体现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讨论,能设计出分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案。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归纳总结出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参与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并善于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实验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九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制定了本课的重难点:重点: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过程。难点: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课前播放《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将盐运上山的视频,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课上教师出示:粗盐和食盐图片,学生观察:固体粗盐与食盐的外观差异。提出问题,如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转化为精盐?这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探究过程。(二)自主学习,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三人,小组讨论,得出方案(学生能够根据天然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初步的实验方案)。并派小组代表汇报,最后教师小结,投影展示方案。分组讨论:①粗盐中有哪些杂质?②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可采用什么方法?③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需要哪些步骤?④每个步骤都需要哪些仪器和用品?⑤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验原理: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实验用品:药品:粗盐,水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实验步骤:1.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约5g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余的粗盐。2.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3.蒸发结晶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4.称量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5.计算产率(三)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第一步溶解:巧设问题,为什么用10ml水对5克粗盐进行溶解,而不需要100ml水去溶解?(运用学生所学溶解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步过滤:小组合作完成过滤的实验操作(如图1),强调“一贴、二低、三靠”(巩固学生对过滤的操作实验技能)第三步蒸发:学生讨论蒸发所需仪器及课本上的注意事项,完成实验操作(如图2)。图1图2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1、为什么用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完成。第四步计算产率:引导学生预习课本,称量蒸发后所得的精盐,独立完成产率的计算。(四)、讨论交流,拓展升华1.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2.几次用到玻璃棒的作用3.制取粗盐时,晒盐的目的是通过蒸发盐溶液中的水分使之浓缩。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4.经过我们提取后的食盐是我们的食用盐吗?为什么?(五)、课堂总结,自我评价1、通过“今天我知道了......我学会了......我还收获了.....”方式展开小组内自我评价,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确定混合物的成分、明确各成分的性质差异、选择适当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及每个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等知识点。2、回归课本回归生活继续引入《闪闪的红星》中的场景,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影片中的潘冬子采用什么方法运盐进山?使整节课前后呼应。(六)、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及问题讨论)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运用“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首先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对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化学来源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上一篇:化学实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反思    下一篇: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说课稿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