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年级 七年级 课题 古代诗歌五首——3 主备教师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使用教师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质疑讨论    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赏析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并能够学以致用。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指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游山西村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情况中。他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标导学二:分析研讨,明晰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诗,正音。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进行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首联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最能看出农家饭食的“丰盛”?表现了什么?
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足”字可看出饭食的丰盛,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好客,诗人彼时的心情怎样呢?
明确: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内心充满喜悦。
(3)颔联写了什么?“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豁然开朗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希望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4)颈联写了什么画面?
明确: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两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5)尾联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非常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目标导学三:背诵诗歌,迁移拓展
1.背诵、默写《游山西村》。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意思的。
己亥杂诗(其五)
目标导学一:背景介绍,营造氛围
1.诗人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2.背景介绍。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背景下,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老师范读后,学生自由读诗,看看通过自读,能读出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之后提出问题大家共同研究。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4.读全诗并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寄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目标导学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诗人是怎样写愁绪的?
明确: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下笔一个“浩荡”,形象地体现了愁思的无穷无尽,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红”指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赏析这两句诗。
明确:“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
诗人以花自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两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首联:叙事(盛情款待)
颔联:写景(景色迷人)
颈联:叙事(农社风俗)
尾联:抒情(赞美向往) 景美人更美,蕴含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
白日斜
天涯→离愁离别的伤感
回归的喜悦
落红  象征奉献  护花寄寓爱国情怀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及改进方向:
上一篇: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案    下一篇: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