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一、诵读诗歌,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二、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三、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李白(701—762)从此诗的标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感悟诗意】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伴随你一同奔赴夜郎之西。【诗句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句赏析】借景抒情。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人隔两地,难以相从,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拟人),她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所有这些,真切地传达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贬后的心灵震撼以及由此而引发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总结】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真挚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君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问题探究】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传说它是蜀国国王杜宇魂化而成,叫声凄凉哀婉。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作者为何要写杨花与子规?【问题探究】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问题探究】“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问题探究】以杨花落尽和子规悲鸣起兴,渲染出感伤的氛围,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思念、关切、担忧的真挚友情。本诗主题是什么?【拓展延伸】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拓展延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拓展延伸】“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课后作业】1.点明诗人闻讯的时节的一句诗是:。2.本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是:,。3.本诗中将明月人格化,托月送情,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之情的句子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也借助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4.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诗句是:,。感谢观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件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观沧海》课件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 秋思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