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部分关键字词及词类活用;能借助书下注释初步翻译、理解课文。(重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谈论的方法来解决阅读中产生的困难。3、情感与价值: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阅读《聊斋志异》;使学生初步产生对蒲松龄的了解。(难点)二、教学目的:1、加强朗诵,培养语感。2、积累词汇,感知内容。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讲关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狼和小羊》等),再讲述狼的形象(贪婪、凶残、狡猾)2.故事里的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3.查资料,了解《聊斋》与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文学家,山东淄川人,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他用几十年的时间写成的,通过谈狐说鬼来讽刺现实中的丑恶事物。他自称这是一本“孤愤之书”。叫“孤愤”,有孤独、悲愤之意。郭沫若对该书有一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4.学生试读,疏通生字。(1)请大家对照课文下面的注解,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感情。(2)指定个别学生朗读。讨论:是否读出了屠户的心情变化?明确:屠户在遇狼一惧狼一御狼一杀狼的过程中,心情有张有弛,因此在朗读时要体现出这些变化,像讲故事一样,要有声有色,有徐有缓。比如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因此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止狼缀行的意图,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第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可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者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读——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写屠者的心理状态,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5.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教师范读要力求体现上述要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6.接力朗读,把握语感。让学生用“接力读”的方式,一人一句对课文进行朗读和讲解。教师对应该加深印象的地方及时进行提问,并反复诵读。重点是:①不常用的字,虽有注释,但可能学生印象不深。②表述习惯跟现代不同的地方。③可以用口语作生动表述的地方。比如以下几句。(1)“途中两狼”,按照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2)“缀”,现代口语里也常用,如扣子掉了,该怎么办?(缀上)这里引申为紧跟——狼跟人“缀上”可不得了!(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一笑”(拿笑来回答别人)。(4)“骨已尽矣”,也可以说成“骨已尽”,跟下文接得上。为什么要加个“矣”字?(可见情急,无计可想)(5)“并驱”,现在成语有“并驾齐驱”。并,即齐,一起的意思。(6)“顾”,转头。屠户回头看见狼,应当是转头看两侧。(7)“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8)“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9)“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卸下。(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现代汉语中,开会时排队入场叫“鱼贯而入”,大口吞咽,叫“狼吞虎咽”,都是相同的用法。(11)“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可让学生作比较。(前者指心态,后者指内心盘算)(12)“盖以诱敌”,即“盖以(之)诱敌”,原来是想用这办法来麻痹对方。7.赏析情节,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赏析过程中可让学生提出问题,由师生讨论回答,从而体验情感、领悟道理。问题大致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开头只说两狼“缀行甚远”,你能设想屠者此时的处境吗?屠人发现狼跟踪自己之初为什么不呼救?明确:身在山野,又值黄昏,路上空寂无人,无法呼救。(2)屠者为什么不一次将骨投尽,使两狼并止?你认为投骨的办法好不好?明确:可能一时智短,也可能怀有侥幸心理。缓兵之计,只能如此。(3)既然只有“一狼仍从”,屠者何不借机杀狼?(4)什么时候才有一线转机?什么地方是高潮和结局?明确:奔倚积薪之下。并杀两狼。(5)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故事情节发展中有转折,高潮和结局同时到来。(6)文中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作者是把这个故事当作奇事逸闻来写的,主要突出故事之“奇”,不一定有什么深意。当然,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你能说出点道理吗?明确:前面说故事,最后那一段是寓意,形式上是寓言;内容也有讽喻性,叫人们警惕坏人。(7)最后一段说的仍是狼。如果把“狼”“禽兽”都改成“坏人”,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的意思。(8)我们总把狼和坏人联系在一起,对狼的“合作”精神用一个成语

 

七上语文第18课《狼》教学设计
上一篇:第18狼教学设计24    下一篇: 第18课《狼》教学设计2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