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3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七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生号,并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3.答题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涂改液。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答题卡。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21分)1.根据下列拼音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在前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老师。有鲁迅先生那方正、bó()学的寿镜吾老师;有唤醒海伦灵魂,让海伦的生活从此jié()然不同的莎莉文老师;有“人不知而不yùn()”的“至圣先师”孔子。他们都是值得我们míng()记的好老师。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汉语中的词是有属性的,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句中的“母亲”是名词。B.词语的关键字很重要。如:“人声鼎沸”的“沸”是“水开”的意思;“美不胜收”的“胜”是“胜利”的意思。C.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②父亲一直到老都守着他的田地。”句①“田地”是“地步,境地”的意思;句②“田地”是“土地”的意思。D.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基本相同,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如:“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句中的“造访”与“拜访”就是同义词。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⑴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⑵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⑶,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⑷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揭示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4.下列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目中的“左迁”指升迁到外地做官。B.题目中的“龙标”与“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所指不同。C.“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寓情于景,用杨花的漂泊不定,子规的悲苦哀啼暗写王昌龄所去之处给人的荒凉飘零之感。D.诗的后两句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5.名著阅读。(6分)⑴《朝花夕拾》中以阿长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章是什么?请列举出该文中阿长做的两件事。(3分)答:⑵《朝花夕拾》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庸医误人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A.《狗?猫?鼠》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父亲的病》E.《藤野先生》请根据文意将正确选项填入:(3分)①②③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17题3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6.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3分)⑴不逾矩逾:⑵三军可夺帅也夺:⑶博学而笃志笃: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择其善者∕而从之D.匹夫不可夺∕志也8.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译文: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子在川上曰:‘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35
上一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7    下一篇: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3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