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具体内容,弘扬中华美德正确做法。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温和中华美德的特点及力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自豪感。教学重点中华文化、中华美德。教学难点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小组回答: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内容“相关链接”材料。教师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三)中华文化的意义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小组回答: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四)中华文化的发扬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小组回答:(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二、美德万年长(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内容“探究与分享”。(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小组回答:(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小组回答: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激趣导入,引入变态发育的话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4
上一篇:5.1延续文化血脉教案五    下一篇: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六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