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导学提纲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熟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线索,联系背景感悟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藤野先生》作者,选自其散文集《》,我们还学习过选自此作品集的课文。2、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可查工具书)注意以下生字。绯()红不逊()畸()形瞥()见烂熳()芦荟()匿名()诘责()3、掌握以下词语解释绯红瞥见匿名诘责油光可鉴模胡落第正人君子4、再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注意本文在记叙时,变换了哪几个地点?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本文可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表达对的厌恶;(2)在,回忆与的交往;(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二、释题并交代写作背景三、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学习目标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段),思考:(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总结: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请归纳出层意。2.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3.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5.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第6—-23段:这一部分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请分别加以概括并说说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6.阅读24——31段,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7.指名学生分别复述这两件事的基本内容。思考: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8、联系这两件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三、当堂检测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请分别概括选段所写的两事情。2.文中加点的两个“他们”分别指谁?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是指什么意见变化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在所发生的第二件事中,鲁迅先生的感情如何?若你也是这件事的当事人,在此情此境,你会如何处理之下?四、布置作业阅读32——35段,想象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情景,然后写一段文字。第三课时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齐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36——38段

 

《藤野先生》导学提纲
上一篇:《藤野先生》学案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藤野先生》预习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