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学习目标:1、疏通句义,理解文章内容,握重点词语的含义:许、缥碧、奔、轩邈、经纶、戾、柯、反、鸢;2、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3、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学习重点:品味文章哲理精妙的语言,培养审美能力。学习难点: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学法指导:首先应结合文下注释,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和上下文,读懂文句意;其次应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同时要辨别作者在写景时采用的一些手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飘荡()缥碧()急tuān()甚箭互相xuān()邈()泠泠作响()yīngyīng()成韵鸢()飞lì()天者经lún()世务横柯上蔽()窥()谷忘fǎn()(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猛浪若奔()4、互相轩邈()5、泠泠作响()6、好鸟相鸣()7、蝉则千转不穷()8、横柯上蔽()9、经纶世务者()10、窥谷忘反()11、鸢飞戾天者()(三)诵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提示:四字句一般为两字一停顿,诗句可以是四三停顿,其余情况一般是主谓间停顿(如“水/皆缥碧”)、动宾间停顿(暮到/江陵)、发语词后停顿(至于/夏水襄陵)等等。请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前后句各画1处)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四)自由朗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试着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五)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作者:,字:叔庠,朝梁家。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引退后,将要到石门山去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写景的字里行间,抒发作者当时的情感。(2)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六)本文的语言凝练而生动。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句子?摘抄下来,并想一想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使之生动优美的。(七)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可以记录在下面。二、学习·研讨(一)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清?刘嗣绾)可见,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二)交流预习。(三)初读感知:读准字音、停顿;读懂文句意,积累重要词语。(四)研读品味:理清课文结构,品味语言特色。1、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复习学案    下一篇: 与朱元思书学案10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