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PPT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赤壁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识记生字①折戟(zhéjǐ)②销(xiāo)③朝(cháo)④雀(què)1、词义解释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销:锈蚀。将:把,拿。前朝:以前的年代。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铜雀:即铜雀台。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支折断的铁戟沉没在泥沙中还未被销蚀,经过磨洗一番,可知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但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被曹操霸占了。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不是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思想感情诗人面对着“折戟”,思绪万千,由眼前想到过去,想到自己壮志难酬,因而不但借凭吊古迹,抒发心中感慨之情,而且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思想——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都是要受时代的制约的。全诗最精彩的句子是哪两句,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探究讨论1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败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首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赤壁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练习这首诗中发挥想像,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这首诗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这首诗中借物抒情,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这首诗中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这首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这首诗中既是名句又是想象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练习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阅读理解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是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PPT
上一篇: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    下一篇: 第25课诗词五首之饮酒(其五)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