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九年级上册

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25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理。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重视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和坚定的捍卫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1、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社会近代中国变法改制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2、法治的意义(重要性)(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活动一(文言文)“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思考:这句文言文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活动二(播放视频)什么是良法?3、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人治、法治的比较人治:个人专制和独裁、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平等原则、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法治:民主、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民意,推动社会有序发展。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活动三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依法治国5、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相关链接P48补充笔记: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活动四(展示图片)////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实现要求)?(1)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说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当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培育法治精神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在本节课中,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感受法治的力量,充分认识到法治的力量;然后探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充分理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生活安定有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25
上一篇: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24    下一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