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掌握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唐朝的建立;掌握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和“贞观之治”。掌握武则天统治的基本史实。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贞观之治”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唐朝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认识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其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及女皇武则天。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隋朝繁盛的原因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那隋朝繁盛时间非常短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答:隋炀帝的暴政。“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导入。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建立:由于隋炀帝的暴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人民起义此起彼伏。隋政权摇摇欲坠。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李渊利用太原特殊的条件,积极准备起兵反隋。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来李渊登基,改国号为唐,即唐高祖,定都长安。隋朝灭亡,唐王朝正式建立。2.李世民登基(教师引导)同学们,投影中的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登上皇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较大的一次政治斗争是“玄武门之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教师讲解)唐太宗,名李世民,唐高祖次子。李渊攻入长安后,618年李渊称帝以后,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但在唐朝的建立特别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秦王,逐渐产生了夺取皇位继承权的政治野心。当时尚为太子谋臣的魏征曾对李建成说:“秦王功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626年(武德九年)夏,突厥数万骑入塞侵扰,李建成向李渊推荐李元吉率诸军北征,以免李世民掌握兵权。形势危急异常,秦府僚属皆主先发制人,李世民于是定计准备动手。624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并说他无负于兄弟,而建成、元吉却要杀害他。李渊闻之愕然,决定第二天查问。六月四日,李渊召建成、元吉入宫。宫中妃嫔向李建成透露消息,李元吉主张“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李建成说:“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朝参),自问消息。”(《资治通鉴》)于是照常入朝。其时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伏兵于玄武门内。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行至临湖殿,发觉情况异常,立即回马欲归。李世民跃马而出,随后大呼,李元吉引弓射李世民,由于仓皇失措,拉弓不开,再三不达有效射程。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建成。尉迟敬德率骑继至,左右箭射李元吉坠马。李世民马入丛林,被树枝绊住,坠马不能起。李元吉突至,夺弓将扼李世民,尉迟敬德大喝一声,飞马赶来,李元吉逃跑,被敬德射杀。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攻玄武门,激战不得入,扬言欲攻秦府。形势危急,尉迟敬德持李建成、李元吉头出示,宫府兵溃散。尉迟敬德披甲持矛入宫急请李渊“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资治通鉴》)。李渊的手敕宣读后,战斗才停下来。李建成之子五人、李元吉之子五人皆被杀。六月七日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次年(627年)改元贞观。请大家讨论一下,应该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生甲:是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骨肉相残的事件,“玄武门之变”不能肯定。生乙: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由于他的励精图治,使“贞观之治”出现。也就是说,没有玄武门之变,也就没有李世民即帝位,自然也就不会有“贞观之治”。生丙:玄武门之变的客观后果是好的,即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上台,励精图治,导致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出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尽管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做法不值得肯定,但其客观后果是我们谁也不能无视的。生丁:玄武门之变的实质是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但其结果是不坏的。“贞观之治”到底指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出现的?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原因关于“贞观之治”一目,包括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即课本上提到的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能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等内容。那么,唐太宗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可来看一组投影。(出示幻灯片)“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段材料里,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做什么?怎么样才能避免隋朝的覆舟不再出现呢?请思考: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和措施是怎样制定的?“贞观之治”一目中第二个问题是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5
上一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8    下一篇: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1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