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PPT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退将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阅读右边材料,思考: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原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的地位低于文官。重文轻武的政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①重用文官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措施: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视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说出北宋政治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②限制武将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措施:措施:材料一: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录取名额成倍增加。只要考中一般都授予官职。——倪方六《古代“高考”阅卷前要糊名易书许落榜生查卷》材料二: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材料三: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武举人数年均5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表现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科举考试图③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糊名、誊录宋朝四大书院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想一想,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创作过的14部小说联成的对联。其中《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萧峰既当过契丹人也当过汉人。另一个主人公虚竹则误打误撞成了西夏的驸马。西夏、契丹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当时辽、西夏和北宋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阅读课本内容,查出北宋,辽,西夏“三兄弟档案”,完成表格。汉族契丹党项赵匡胤耶律阿保机元昊960年10世纪初11世纪前期东京(开封)上京(临潢府)兴庆原居辽河上游,游牧;后学农耕定居1、契丹的兴起一、契丹族和党项族1)契丹族: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2)国名:先称契丹后改称辽3)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4)时间:10世纪初5)定都: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西夏居中国西北,游牧;后学农耕定居2、西夏的兴起1)党项族:2)国名:大夏,史称西夏3)建立者:元昊4)时间:1038年5)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一、契丹族和党项族西夏铜牌西夏货币西夏买牛契约西夏横扫北宋铁骑西夏仿效宋的官制西夏发展农牧经济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西夏辽北宋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篇)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和互通使节和从进攻到防御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战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洲示意图战小组合作探究小结:辽与北宋的和战宋真宗时,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西夏辽北宋澶渊之盟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què),互市贸易。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PPT
上一篇: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36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