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2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教学难点辽和北宋的和战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材、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教师出示北宋时期形式示意图,说明本课要学习的政权:辽、西夏、北宋。2、出示本课课题,说明特点“农牧文化的交融”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知道宋、辽、西夏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2)分析澶渊之盟、宋夏和约的影响,并作出客观的评价。(3)了解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过程,理解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板书】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文字材料,学生根据预习内容阐述契丹族的兴起和发展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教师出示地图,学生说明契丹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等信息政权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教师出示《契丹文字》、《契丹货币》、《契丹鸡冠壶》图片,学生根据预习说明契丹国的发展情况。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4、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根据预习内容阐述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教师出示地图,学生说明党项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等信息政权的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6、教师出示《西夏铜牌》、《西夏货币》、《西夏文字与汉字对照》图片,学生根据预习说明西夏国的发展情况。西夏国的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教师出示表格,整体把握辽、西夏、北宋政权的相关信息政权名称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宋汉族960年赵匡胤开封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8、完成练习(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学生根据预习,阐述辽与北宋战争的背景,教师根据地图说明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学生根据预习,分别说明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时期辽与北宋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阐述适当补充说明并提问“北宋真的打不过辽吗?”师生共同讨论。辽与北宋的和战(1)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互通使节;(2)宋太宗时期:从进攻到防御;(3)宋真宗时期:澶州之战教师出示《澶渊之盟》的内容,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北宋给辽岁币影响: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对北宋而言,负担沉重。(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完成提纲:西夏攻宋: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和约的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加重北宋和人民负担。【讨论】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共同之处?1.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2.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双方损失很大。3.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3、完成练习三、课堂小结总结提升【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学生练习册25—27页【预习】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反思:本课是七下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课文主要讲述了10到12世纪在中国的疆域内先后出现了多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它们之间爆发过战争,也签订过和议。少数民族积极学习中原汉族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融合。进入崛起与并立环节,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辽、北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21
上一篇: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17    下一篇: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