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髙的声望,中国人被称为“唐人”。那么,明朝时期,对外关系如何呢?二、新课讲授郑和下西洋阅读课本(P.70--72)背景:1.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海地区。2.郑和下西洋既有政治目的,也有经济目的,即在向海外各国炫耀明朝强盛、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的同时,发展海外贸易。3.远航已经具备的技术条件,诸如指南针、造船技术等。拥有航海方面的人才,是远航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概况:1.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规模。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2.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七次远航,时间:1405-1433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郑和船队是和平之师、友好使者。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一是郑和下西洋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的友谊;二是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他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戚继光抗倭背景: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2.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经过:1.戚继光领导军民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1)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愿望;(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意义:由于倭寇经常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抢劫烧杀活动,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导致了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戚继光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材料研读:(P.73)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这首军歌说明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能征善战,上下团结,作战能力强表达了戚家军同仇敌忾、不除倭患誓不罢休的决心。因此,这首军歌表现了威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问题思考(P.74)为什么说抗寇战争是反侵略战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猖獗。所到之处,倭寇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因此,戚继光等人领导的抗倭斗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背景:葡萄牙殖民者几次入侵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棚建屋,进行贸易。时间:16世纪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及戚继光抗倭的事迹,知道了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往来,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四、作业:课后活动(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7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13    下一篇: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