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14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1、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族入主中原等基本史实。2、明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爆发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升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3、后金的发展和清兵入关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基本史实。4、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受阶级的局限,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朝末年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统治。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三、教学过程课前引言教师问:“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歌谣中的“闯王”是谁,你知道吗?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里的闯王就是李自成。至于为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我们来学习第17课《明朝的灭亡》。讲授新课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材料明朝初期的君主都能很好掌控内外廷辅政系统的,保障整个中央政府权力运行的平稳……但是明末的几任君王要么消极怠政(如万历帝);要么顽劣不堪(如天启帝);要么暴虐嗜杀(如崇祯帝),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央政府权利运行的平衡。——张磊:《明朝两大辅政系统对于明朝灭亡的影响》材料明朝末年的党派斗争从明神宗万历中期开始持续了五十多年,一直到南明王朝灭亡……这些党派之间争权夺力、互相倾轧,造成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总之,党派斗争始终贯穿于明朝后期,使本已风雨飘摇、日暮西山的明王朝更加岌岌可危。——尹鑫,刘军民:《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你认为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有哪些表现?(参考答案:皇帝无力掌控君权,疏于朝政;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党派斗争激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中后期,明朝的政治逐渐衰败。首先是皇帝不理朝政,沉迷享乐。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后期崇信道教,痴迷炼丹;明神宗(万历皇帝)因与内阁大臣发生争执,索性不再上朝,创造了28年不与大臣见面的记录;明熹宗(天启皇帝)沉浸于木工活,重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黑暗。同时,大臣间的争权夺利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天启年间,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和宦官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朝政更加混乱。加之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明朝社会更加动荡不安。2、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教师设问:明末流民是如何产生的?(参考答案: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皇帝带头兼并土地,建立皇庄,土地兼并的速度之快为历史罕见。土地兼并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另外一方面,朝廷又不断加派赋税,而这些赋税都转嫁到自耕农或佃农的身上,同时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加剧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在赋税依旧的情况下,人民除了起义之外,别无生路。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由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和自然灾害的频仍,人民本来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所以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李自成的起义军,成为农民起义的主力军。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爆发地点领导人口号建立政权历史功绩结果陕西李自成“均田免赋”大顺推翻明朝失败材料其所以能胜利,就在于李自成当时能根据大起义的形势,救民于水火,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革命口号;施行了“割富济贫”、“发粟赈饥”的具体措施,并严明军纪,对人民秋毫无犯,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竺培升:《李自成起义速败之因》教师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参考答案:明朝政治腐败、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等。)教师讲述:“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免赋”就是要减免沉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李自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后,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正是这支起义军纪律严明,措施得当,深得老百姓的拥护,其占领范围一度囊括中原多个省,也因此能以疾风骤雨之势,攻入北京城,结束明朝的统治。材料大顺领导集团进入北京城以后,有的滋长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有的开始腐化变质,政治上日益腐败。李自成身居金壁辉煌的深宫高殿……而整天忙于庆祝胜利,改定官制,筹备登极的事宜。——马玉良:《试谈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师设问: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灭亡明朝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进入北京后,开始贪图享乐,滋生腐朽的思想。)教师讲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农民起义的弱点也充分暴露出来,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和未对当时复杂形势做出客观的估计,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为明朝灭亡了,天下就太平了。对盘踞在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只派少数军队出征;对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更是抱有幻想。起义军的大将们开始追求享乐,军纪也逐渐松懈,危害百姓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为后来李自成农民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14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教案12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案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