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回延安知识点梳理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一、助学资料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东省峄县。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间离开整整10年。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二、字词通关

  1.字词读音

  羊肚dǔ    糜méi子    油馍mó

  灯盏zhǎn 黍shǔ 脑畔pàn

  登dēng时 眼眶kuàng 魂牵梦萦yíng

  窑yáo洞

  2.词语解释

  登时:形容事物的发展。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畔,边。

  眼眶:眼睛周围的部位。

  魂牵梦萦: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萦,绕。三、重难点透视

  1.诗歌每部分的内容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回延安,激动满情怀——激动、兴奋;

  ②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怀念;

  ③话延安,欢聚话今昔——欢喜;

  ④看延安,旧貌换新颜——喜悦、自豪;

  ⑤祝延安,圣地大贡献——赞颂、憧憬。

  2.作者通过高超的写作技巧表现出自身对延安最浓烈的深情,说一说作者通过哪些写作技法表达情感。

  ①善用修辞表现情感。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

  ②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如:第三节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亲人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炽热的感情。

  ③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如: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的“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的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3.理解“信天游”在文中的体现。

  ①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示一个意思。

  ②节内押韵。

  ③运用比较多的叠词。

  ④善用比兴手法。

  比兴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一种手法。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密不可分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以“茂盛的庄稼”起兴,引起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知识点梳理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知识点梳理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