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左传》
文本回顾
原 文 参考译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层解】 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层解】 写曹刿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以突出曹刿对作战条件的认识。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从来不敢虚夸,一定对神灵讲实情。”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以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层解】 写曹刿战中指挥的
情景。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层解】 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想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齐军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他们的士气枯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担心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知识清单
类 型 内 容
文学
常识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重点
词句
古今异义
  1. 小大之狱。
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
  1. 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1.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1. 弗敢加也。
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
  1.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1. 必以信。
古义:实情。今义:书信。
一词多义
故克之。故: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词类活用
  1. 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 一鼓作气。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
  1. 小信未孚。
孚:使动用法,使……信服。
文言虚词 1.其
2.之
3.焉
4.乃入见。乃: 
5.以
6.虽
7.战于长勺。于:在。     
8.夫战,勇气也。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际意
9.何
重点
词句
重点实词 1.齐师伐我。师: 吃肉的人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3.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
这里指当权者。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安身。
专:独自享有。
5.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
6.小惠未遍。遍:遍及、普遍。
7.虽不能察。察:明察。   
8.必以情。情:诚,诚实。这里指诚
9.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
属:类     。 
 
10.战则请从。从:跟随。      
11.齐师败绩。败绩:大败。
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3.既克。既:已经。  
14.一鼓作气。作:鼓起。  
15.彼竭我盈。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6.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7.惧有伏焉。伏:埋伏。  
18.望其旗靡。靡:倒下。  
 
重点
词句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装句
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3.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文章
主旨
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战机,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的道理。
写作
特点
1.中心清楚,详略得当。2.运用对话,语言精练。
 
  注:部分虚词有实词用法,为方便表述,以上一并讲解。
                  文学常识
左丘明    长勺之战
古今异义
1.诉讼事件。
2.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3.参与。
4.虚夸,夸大。
5.第二次。
6.实情。
一词多义
因此,所以。    原因,缘故。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名词作动词,击鼓。
3.使动用法,使信服。
文言虚词
1.代词,他的。
代词,指齐军。
代词,其中的。
2.代词,代指这件事。
助词,相当于“的”。
代词,指曹刿。
助词,  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3.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兼词,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此”。
相当于“之”,可译为“他”。
表示疑问,可译为“哪里”。
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4.于是,就。
5.凭,靠。
把。
按照。
6.即使。
虽然。
7.在。
8.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9.什么。
何必。
怎么。
哪里。
哪,哪个。
多少。
多么。
重点实词
1.军队。
2.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3.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4.安身。    独自享有。
5.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6.遍及,普遍。
7.明察。
8.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9.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10.跟随。
11.大败。
12.驱车追赶。
13.已经。
14.鼓起。
15.穷尽。    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6.推测,估计。
17.埋伏。
18.倒下。
 
跟踪训练
(2013泰安改编)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  )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夫/大国,难测也
B.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
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
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资料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资料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