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蝉》教学设计方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蝉》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处于13、14岁左右的学生,他们仍具有许多小学生的特性,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发展;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像能力也不断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小学增强;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形成较协调发展的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二)、过程与方法1.先默读,后再品,然后欣赏课文。2.捕捉关键词句,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悟生命的意义。.2.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由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2、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四、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1)、播放封面后第一张幻灯片,内容席慕容的诗《无怨的青春·距离》第五段,配合音乐,教师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反复品味“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2)、同学们想一想,“所有岁月都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是什么意思?它与后面的“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是什么关系。(3)、这段诗告诉我们什么?2、引入课题《蝉》。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蝉》体悟生命的意义,了解先抑后扬以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二)、教学活动21、作者介绍:出示第三张幻灯片,介绍作者---小思。(三)、教学活动3课文探讨1、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同时点击音乐播放蝉的鸣叫声,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提出问题:这时作者小思的心情如何?从课文中找出。答:“烦”2、出示第五张幻灯片,读课文第二段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讨论:(1)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烦”(2)联系上文说明作者小思对蝉的看法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响”“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哦,蝉活得那么轰轰烈烈。3、出示第六张幻灯片,读课文第三、四段并思考:朋友的这段话揭示了什么道理?虽然生命短暂,但蝉却执着的等待生命的延续。4、出示第七张幻灯片,读课文后三段,说明作者对蝉的看法的彻底改变,从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思考并讨论:(1)朋友的话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2)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3)最后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四)、教学活动4小结1、出示第八张幻灯片,默读并细细品味全文。思考并讨论(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2、出示第九张幻灯片,教师总结,学生回味。感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对待生命的态度。(五)、教学活动5 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幻灯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合作探究。2、抓住关键词和文眼,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李老师的课设计的严谨周密,但是不是忘记写反思了,快补上吧。

 

《蝉》教学设计方案
上一篇:《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学设计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