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下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无需登陆,复制下载即可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2.感悟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3.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

  自主品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故事蕴含大智慧,小人物彰显大品质。大文豪鲁迅先生笔下的小人物阿长,有着怎样的大品质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了解阿长这个人物,体会作者这份深情。

  二、目标出示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2.感悟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感情。

  3.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三、识阿长其人

  1、作者对阿长有哪些称呼,阿长称呼的由来。

  (明确:阿长、阿妈、长妈妈,用别人的称呼——身份卑微。)

  2、不同的称呼有不同的感情,作者的感情是不断变化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划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概括出引起这些变化的事情,并谈谈你对阿长的认识。

  (明确:情感变化过程:不大佩服 ——不耐烦——空前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变化原因:常喜欢切切察察,打小报告睡觉摆“大”字元旦的古怪仪式令人厌烦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

  人物形象:习惯粗俗、规矩繁多、愚昧无知、行为恶劣、真诚质朴。

  师小结:作者写一个人的几件事,用一条感情线索串联起来,事情有详有略,情感由浅入深,使文章条理清晰,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四、品作者深情

  过渡:对于身份卑微、生活贫困、没有文化的乡间保姆阿长,我们又怎能苛求她高贵美丽、文明儒雅、惹人喜爱呢?儿时的鲁迅并不懂这些,但在阿长去世三十多年以后,四十六岁的鲁迅经历了家庭的一系列变故,正生活在被反动政府的通缉的血雨腥风之中,他用饱含浓情的笔墨再来写阿长,想要表达怎样的一份深情呢?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深情呢?

  (明确:感激怀念 )

  2、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表现作者的感激之情?

  (1)齐读课文第25、26自然段重点关注红色字体。

  (2)像“震悚”“伟大”“神力”这些词感情色彩都比较强烈,一般用在某些庄重的场合和特殊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叫它们大词,但作者却把这些词用在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个小人物的这件小事上,合适吗?为什么?

  (3)老师把她改一下大家读读,看有什么不一样。

  我似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很强的能力。杀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明确:这些词大词小用更符合作者儿童的心理,也更能表现这件事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和震动,印象深刻,也更能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之情。)

  (4)老师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注意重读这些词,读出感激之情。

  3、请大家重点再来读第30自然段这句话,“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他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这里的“终于”“仅”这两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

  (明确:同情歉疚)

  4、文中哪些内容也能透露出作者的同情和歉疚之情?

  (1)课文第3自然段这句“我总疑心”,说明并不一定是阿长引起的家庭风波。

  (2)还有谋害隐鼠一事,真相是什么?作者在他的一篇《猫狗鼠》中有交代,是隐鼠爬到阿长的腿上,她不小心踩死的。

  (3)请看第11自然段,元旦古怪习俗中的一段内容,请一位同学带上感情读一读。

  (4)谁来品评一下他读的情况,尤其是老师红色标注的内容,应该怎么读。

  (明确:应注意读出阿长急切得想听祝福语,非常渴望得到幸福的急迫心情。语调高一些,语速快一些)

  (5)谁再来试着读一读。

  (6)生活不幸的阿长对“我”真挚的爱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其实是一个多么负责任、朴实善良的阿长呀。儿时的鲁迅懂阿长的心思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忽而记得”“大吃一惊”“总算已经受完”可以看出“我”的莫名其妙 、甚至不以为然、颇为不满,三十年后作者再想当时的场景,是有一份歉疚暗含其中,所以在读的时候也要把作者的这份感情读出来。)

  (7)再请同学读,老师范读。

  五、析文章妙笔

  过渡:经历生活的磨难,经受岁月的洗礼,阿长那份真诚质朴的爱更显得弥足珍贵。但作者在表达对阿长的深情时却写了很多对她的不满,如果删去对阿长不满的内容好吗?为什么?合作探究。

  (明确: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为了肯定或赞扬某一事物,先用否定或嘲讽的态度去写它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读者感受更强烈,也更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六、颂阿长精神

  过渡:清明佳节倍思亲,虽然清明节刚过,但对于阿长这样一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人,你能替鲁迅先生对她诉说一句深情的话吗,你想说什么呢?

  师结: 老师想把这幅对联送给她,

  上联:虽无名无姓无亲人,下联:有情有爱有美德横批:可敬可赞。

  结束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人物阿长身上彰显的正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民众身上真诚质朴、仁厚慈爱的大品质。这也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多次提到阿长,把她放在心上的原因。希望大家也都有一双慧眼,能发现我们身边小人物身上的大品质,对他们也多一份感激和敬畏之心。

  七、推荐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空前敬意敬意消失

  不耐烦新的敬意

  不大佩服买《山海经》怀念

  善良、纯朴、热心、关心孩子

  分享:

上一篇:《写作: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导学案(第一课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