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春望课件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春望7岁学诗;15岁有诗名;22岁时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后再未相会;33至43岁困守长安十年,终得一八品小官;后经安史之乱,颠沛流离,时宦时民,生活极为困顿。曾在朋友的帮助下暂居四川,后流落江上一破船上。770年冬,杜甫逝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5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huì)州(今陕西富县)。7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感人至深。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zān)。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诗人望见了什么景象?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山河在、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2.品读首联,说说“破”“深”的作用?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首联。4.花与鸟是春天中美好的景物,然而诗人见花而“溅泪”、听鸟而“惊心”,情与景不是不一致了吗?该怎样理解呢?颔联的两种赏析角度:A.乐景写哀情。花和鸟一般来说都是看了让人心情舒畅的事物,但诗人感伤国都破败,见到花照旧开,反而更添悲痛;因为离乱,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声声,反而更觉心惊。“感时”“恨别”都凝聚着杜甫感时伤世之感。B.移情于物。运用拟人手法,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战乱、国事的艰难,花感时而落泪,鸟悲恨人世间离别而惊心,表达诗人感时伤世之感和强烈的爱国之情。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云云。“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司马光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烽火”指什么?请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战争。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极言战乱中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强烈的思念之情;“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写出了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情况下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为愁所致,用手搔发,已经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表现了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忧愁苍老的形象。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望”有“观望”“希望”“盼望”之意。其内容包括:望见“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希望战火平息;盼望能与亲人团聚。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7.题目中的“望”有几层含义?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月夜杜甫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huǎnɡ),双照泪痕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春望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PPT    下一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渔家傲课件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