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导入(1分钟)同学们,在生活中有令你讨厌的人吗?为什么?那有你喜欢的人吗?那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阿长与》,走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感受他与阿长之间的故事吧!《阿长与》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华盖集》《而已集》等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重点生字词。(重点)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脉络。(重点)3、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预习检测(一)骇掳搁掷脐孤孀震悚惶急诘问渴慕菩萨霹雳惧惮土匪守寡粗拙絮说书斋憎恶疮疤规矩hàimùsǒnglǔpúsàpīlìshuāngqízhìgējiéhuángfěijùdànguǎzhuōxùzēngwùchuāngbāzhāiju预习检测(二)诘问:惧惮:渴慕:粗拙郑重:憎恶:絮说:惶急:追问,责问。粗糙低劣。严肃认真。憎恨,厌恶。絮絮叨叨的说。惊慌急迫。害怕,畏惧。非常思慕。预习检测(二)切切察察:面如土色:情有可原:莫名其妙:深不可测:细碎的说话声。深的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按照情理,对于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原谅的地方。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自学指导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1)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2、作者的情感先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时间:7分钟方式:自主默读课文要求:解决问题事件1、名字的来历人物形象情感变化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3、睡觉摆成“大”字形4、懂得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6、谋害我的隐鼠7、给我买《山海经》2、切切察察的毛病地位低下饶舌多事粗俗迷信真诚善良渴望幸福淳朴善良关心作者略详不大佩服空前敬意不耐烦憎恶怨恨新的敬意祝福不虚美、不隐恶,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不平淡、不单调,使文章波澜起伏,给人意外的惊叹。思考探究1、纵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最后真诚的祝福,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欲扬先抑课堂检测1.下列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倘使(tǎnɡ)臂膊书籍(jí)切切喳喳B.咒(zòu)骂惶急书斋(zhāi)念念不忘C.絮说(xù)渴暮孤孀(shuānɡ)情有可原D.胸脯(pú)哀悼粗拙(zhuō)深不可测【解析】A项,“喳喳”应为“察察”;B项,“咒”应读作zhòu;C项,“暮”应为“慕”。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B.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迫切地羡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C.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没有名字的好处),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D.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于测量,形容深奥,难于理解)。(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B.“和”并不是善恶不分,是非莫辨,不是简单的混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C.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D.所谓“气象”“神韵”“格调”等……都是文艺作品给予欣赏者的总体感受。【解析】A项,“一定很怕热罢”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C项,“大陆同胞”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删去省略号或“等”。谢谢《阿长与》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重点)2、分析关键语句的深层意蕴,理解大词小用以及夸张的妙用。(难点)自学指导1、这是一篇回忆性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2、“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时间:7分钟方式:通篇阅读,整体感知要求:讨论并完成各题(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一些语句,体会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的不同。写作时的回忆如:(12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课件35    下一篇: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2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