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4.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把握蕴含的思想情感。5.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索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激二、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阿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二)《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四)检查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震悚()惊骇()惶急()掳走()chuānɡ()疤霹lì()烦suǒ()zhòu骂()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1)憎恶:。(2)渴慕:。(3)诘问:。(4)惶急:。(5)霹雳:。(6)莫名其妙:。明确:1.sǒnɡhaìhuánɡlǔ疮雳琐咒2.(1)憎恨,厌恶。(2)非常思慕(3)追问;责问(4)恐惧,着急。(5)响声巨大的急雷。常用来比喻突然发生的事件。(6)没有人说得出其中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或说话表达不清,使人不明白。(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些事情?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明确:1.A、交待“阿长”的来历;B、阿长喜欢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态;C、她懂得许多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D、讲“长毛”的故事;E、给“我”买《山海经》。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2.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很不幸,而又心地善良、热情朴实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课文围(六)再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指名学生读19——29段,思考:这几段写了什么事?复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明确: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一)合作探究(学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我”对长妈妈持什么态度?文章最后两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2.文章最后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明确:1.“我”对长妈妈持敬佩赞扬人态度;文章最后两段表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在鲁迅的人生历程中,长妈妈曾起过那样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经历,这是多么叫人内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祷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妈的灵魂。2.长妈妈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给“我”买回了“我”渴望已久的带画的《山海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上一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23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1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