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课件31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整体把握朗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及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失意如释重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悲天悯人莫若契约达观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思考:本文为一篇议论文,那么议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恩惠()如释()重负契()约揽()悲天悯()人卸()却监督()huìshìqìlǎnmǐnxièdū莫过于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莫若契约达观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议论的基本要素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射击——子弹——靶——瞄准发射论题: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1-2)(3)(4-5)第一部分(1-2):论述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细读1-2段,思考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没责任的表现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责任的范围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4、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二部分(3):尽责任的人生最大的快乐细读第三自然段第三部分(4-5):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分论点1: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2: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中心论点: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如果你也身处于作者生活时代那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你会认为什么事最苦,什么事最乐?小结:苦中有真乐苦乐循环最苦最乐负尽人生应尽责而不能避责责任作业:1、了解议论文中论据主要有哪两种?主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2、思考: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重要论据事实论据人生能排遣之苦(贫、老、死、失意等)不能逃躲之苦(欠钱未还、受恩未报等)三个“凡属”负责任之苦理论论据古语、俗语尽责任之乐孔子“无入而不自得”(摆事实讲道理)(引用)理论论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尽责任之苦中真乐事实论据仁人志士忧国忧民诸圣诸神悲天悯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有人说论证结构典型议论文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论题分论证总结论本文分论点一分论点二中心论点(分)(总)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理论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证(理论论据)举例论证(事实论据)对比论证文章论证方法体现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

 

《最苦与最乐》课件31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课件29    下一篇: 《最苦与最乐》课件3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