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课前分享:同学们,你认为最苦的事是什么,最乐的又是什么呢?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2.品读课文,领会文中平实而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3.辩证认识责任与苦乐关系。联系实际,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教学目标略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什么事最快乐?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最苦(1-3)苦乐关系(6)最乐(4-5)____________是人生最苦的事。 ______________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人生当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略读要求:边看边勾画文段中表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不出声,不回看。每分钟400字。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自然责任完了勇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词典上的解释:责任:1.应尽的义务;分内应做的事。2.应承担的过失负责任(负责):1.担负责任2.(工作)尽职尽责。文中第四自然段的“负责任”意思是:未尽责任。“负”在这里是“欠”的意思。何为“责任”?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梁启超(1873—1929)走进作者语言风格:平实而书卷气语言平实:平易、朴实。就是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没有华丽辞藻,让人感觉自然、亲切,如话家常。语言书卷气:这里指文章语言表现出读书人的高雅气度、风格,显得庄重而儒雅,文化、文学气息深厚。品味语言:平实文中平实的语言有哪些?请找出来,可以从用词、修辞、句式方面来入手赏析举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五个设问句构成一组排比,连续否写了贫、失意、老、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引出下面的观点。不仅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而且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强化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品味语言:平实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过渡句“翻过来看”“然则”品味语言:书卷气引用古代圣贤语言:孔子,孟子、曾子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安然自得。可见君子无论在哪里都是时时尽责任,所以便时时快乐。品味语言:平实而书卷气兼具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品味语言:方法小结1、句子的含义:方法: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2、运用修辞的表述方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表达效果(XX的XX特征)+表达(表现)XX的情感(心情、思想等)。3、体味句子的意义及作用:可以从结构、修辞角度、描写角度等着手。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联系上下文。仿写句子: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人若能____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____。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生________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那些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是苦还是乐?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是乐,不是苦呀!名人解苦乐正确的苦乐观 苦中有真乐最苦最乐负责任尽责任人生应尽责而不能避责正确的苦乐观“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老师从这句话中读到了本班班主任老师的影子正确的苦乐观拓展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 学了课文之后,?请同学们反观一下,上课前自己所认为的最苦与最乐,是不是作者笔下真正意义上的最苦与最乐?正确的苦乐观以学习为最苦:占全班72.2%以吃、喝、玩、睡觉为最乐:占全班88.9%拓展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 目前同学们的最乐应该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去实现它?请分小组讨论。正确的苦乐观分享交流……拓展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儿子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龙应台推荐阅读请课后自行阅读课外资料《儿子,我为什么要你读书》(龙应台),读完后请结合课文主要观点,想一想,并写一写:我为什么而读书,我要如何读书才能得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0
上一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课件32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课件11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