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语文下《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驿路梨花》教学实录课前老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学生却表示这篇文章老师最近教过了。一、这篇课文你们学到了什么师:同学们,我们要上的这篇课文《驿路梨花》你们刚学过了,是吗?生(齐):学过了。师:学过了,就好。学过了,我就要问问你都学到了什么。《驿路梨花》,你们的语文老师教了,你也读了,学了,那就跟老师聊聊。注意,你只能说其中一点。(学生浏览,思考)生1:《驿路梨花》设置了三次悬念。第一次,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次,茅屋的主人是谁呢?第三次,谁是“梨花”呢?师:嗯,你能简单地告诉我,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生1: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次悬念。师:哎,这样表达就好了,《驿路梨花》设置悬念。(叫起另一学生)好,你也像他这样说话。读《驿路梨花》,你学到了什么?生2:这篇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师:哦,运用了倒叙的写法。哪里是倒叙?跟大家说说看。生2:一开始是说他们发现了茅屋,最后才说出了茅屋的主人。师:哦,你这是就文章的记叙顺序做出的思考。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是用了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来说了。(叫起同桌)除了倒叙以外,你觉得这篇文章在记叙顺序上还有什么特点?生3:插叙!小屋的一些来历用了插叙。师:说得好。你们两个结合起来,就整理出了。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溯源小茅屋,又是倒叙。文章记叙顺序我们就更清楚了。好,你学到了什么?生4:这篇文章作者还设计了许多误会。师:设计了很多误会,比如说——生4:比如说,第一个误会是“我“和老余误会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然后第二个误会是“我们”误会梨花的妹妹,以为她就是梨花。师:那作者设计这些误会又有什么作用呢?生4:设计这些误会,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让故事更有起伏。师:其实你说的,也是在补充前面第一个同学说的“设置悬念”,是吧?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使得这个故事——生5:一波三折。师:对,更富戏剧性,很有味道。(望向后几排的学生)哎,后面的同学,不能忘了你们。他们都说了好几点了,你再不说就被说完了。(走向后排)你学到了什么?生6:文章好几段运用了环境描写。师:哦,文章环境描写很有特色。你呢?(指向另一位同学)生7: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师: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从哪里看出来的?生7:文章里解放军说的。(读)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师:嗯,是雷锋同志教你这样说的。(笑)也就是说你读出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它的情感内涵,是吧?(生7点头)这位同学,你又学到了什么呢?生8:我学到了……(说不出来)师:学不到了!(生笑)都被别人说完了呢。所以一定要抢先举手。好,谁先举手我看看。刚才都是老师直接叫的,现在我要找一个先举手的同学。(有学生举手犹豫)你不举手,我就要叫你了。来,你学到了什么?生9:我学到了……这篇课文是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线索的。(随意地读了读课文上的记录)师:你真的是学到了吗?(生9不语)学到了,最好是说学到了这篇文章线索设置的特点。你说的还是不错的。还有没有?谁再来说一点?最后一次机会,你来说。生10:文章告诉我们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助人为乐的精神。师:好,你把刚才同学的话重复一遍了,说得更深透具体了。说明文章的主题,深入我们班级同学们的心了。非常好。二、文章有几朵“梨花”师:好了,同学们,那我还有什么可以教的,你们还有什么可以学的呢?你看,记叙顺序、悬念设置、环境描写、文章线索……这样吧,同学们,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几朵“梨花”?文章有几朵“梨花”?(学生读文思考)师:再读这篇课文,想想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梨花”)细细看,你在这篇文章当中找出了几朵梨花。(几分钟后)大家看完了没有?(学生表示看完了)师:来,你站起来说。(叫起第一排的男同学回答)你文章看完了没有?生11:看完了。师:这篇文章你学过了没有?生11:学过了。师:那你课本上怎么一个字都没有呢?你是不是为了这节公开课,特意不在书上写字的呀?(生11惭愧)一本语文书上都没字的话,阅读的痕迹肯定找不到的。老师要不要批评你啊?生11:要。师:错在什么地方?生11:没有及时做批注。师:书上啥都没有,无法证实你阅读的过程。一篇文章,学过以后,书上一定要留有痕迹,懂吗?(生11点头)来,学过了以后,书上也不写字的,还有没有?举手。(生12举手)嗯,你也得站会儿。两个同学每人站5分钟,然后再坐下去。(全体学生更加专注、认真)师:好,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这篇文章当中有几朵“梨花”?举手回答只能说一朵,要留下几朵给别的同学说。好,先从你开始说。(叫生11回答)生11:在第3段。(读)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读得很认真)师:嗯,还别说,读得挺好听的。你再来读读,或许能读得更好听。生11(读):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更有感情)师:哎,那个老余说的那句话应该怎么读呢?生11(读

 

七年级语文下《驿路梨花》教学实录
上一篇:七年级下第15课《驿路梨花》教案    下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2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