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一课一练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古代诗歌五首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uànɡ)涕下(dì)浩荡(dànɡ) 遮望眼(zhé)B.岱宗(dài) 决眦(cì)拄杖(zhù) 青未了(liǎo)C.叩门(kòu) 箫鼓(xiāo)即天涯(jí) 足鸡豚(tún)D.吟鞭(yín) 曾云(zēnɡ)凌绝顶(línɡ) 腊酒浑(hún)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不尽)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4.下列对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愁绪的繁多、深广、绵延不绝。B.“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中“落红”代指落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的心情,表现了泰山地域的广阔。5.下列对文学常识、诗歌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陈子昂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B.杜甫与李商隐合称“大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C.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D.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第一句中的“离愁”是指当时诗人离别好友,愤然辞官还乡所产生的对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的诗句是:,!(2)欧阳修曾感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其五)中“,”两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3)《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4)《望岳》中表达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5)《游山西村》中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一)阅读《望岳》,回答问题。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本诗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C.本诗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D.本诗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二字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9.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以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衬托了诗人的孤寂之感。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1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B.诗的第三、四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C.诗中用“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志?(四)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酬程延①秋夜即事见赠韩翃长簟②迎风早,空城澹月华③。星河秋一雁,砧杵④夜千家。节候⑤看应晚,心期卧亦赊⑥。向来⑦吟秀句,不觉已鸣鸦。①程延:一说“程近”,人名,事迹不祥,诗人的诗友。②簟(diàn):竹席。③月华:月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一课一练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测试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