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3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五单元·第20课登幽州台歌情境导入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优秀的诗歌既是诗人心志胸怀的体现,更是我们窥探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唐诗——《登幽州台歌》。情境导入登幽州台歌自我研学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就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接近古体诗的诗歌体裁。汉乐府文体知识自我研学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幽州台自我研学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有《陈伯玉文集》传世。作者简介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自我研学写作背景观赏《登幽州台歌》情境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1.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整体感知整体感知2.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语调:痛苦、孤独。语速:低沉、缓慢。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chuàngtì整体感知3.读懂诗意。前:古人、来者:悠悠:怆然:涕: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过去。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悲伤的样子。眼泪。合作探究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看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涌上诗人的心头。合作探究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合作探究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其中,“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课堂小结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此诗唱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着深思,成为一首震慑人心的千古绝唱。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诗歌。2.《登幽州台歌》并未写作者登台之后所见之景,假如你是诗人陈子昂,请描绘一段景物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再见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30
上一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    下一篇: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课件35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