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反复诵读、斟词酌句和结合背景等方法,赏析这两首登高诗。2.比较这两首登高诗所承载的诗人情志,把握它们的不同之处和共同动因,理解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课前准备】1.朗读《登飞来峰》和《登幽州台歌》两首诗歌,疏通词义。2.自主阅读《望岳》《登鹳雀楼》《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熟悉内容,了解背景。【教学过稈】一、分享诗句,热身导入孔子曾经说过:“君子登高必赋。”我国古典诗词中,登高赋诗抒怀是一个传统。古代文人每逢登高,往往会有诗作,比如杜甫登高,就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那么,提到登高,你会想到哪些诗句呢?(学生分享自己学过、读过的登高诗句)大家的积累还不错。荀子说:“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登上高处,眼界开阔往往会触动诗人内心的情感。今天,我们来赏读两首“登高诗”,品味两位诗人在登临高处时,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二、品析情怀,比较不同活动一:借助图画,通过诵读和斟词酌句,理解诗歌情感。(一)苏轼说:“诗画本一律。”诗是语言的画,画是静默的诗。请大家自由朗读,感受诗人情感,用诗中的词句,为下面的两幅画各配一个“题”,并阐释理由。点拨:在画上题写诗文叫作“题”,“题”既可以直接使用诗中的原词原句,也可以进行组合、做些变化。预设:学生配“题”可能出现的词句。1.《登飞来峰》。“不畏浮云”—画面中诗人眼前有层层浮云翻滚,和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相符合。“身在最高”—画面中诗人站在山峰之巅,和诗中“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相符合。2、《登幽州台歌》。“天地悠悠”—画面中的留内,给人以苍茫浩渺之感,诗句中的“天地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阔,和画面体现的情境一致。“独立怆然”—画面中的诗人形单影只,在苍茫天地间显得十分渺小、孤单,诗句“独怆然而涕下”最能体现这一情境。(二)斟词酌句,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诗中词语分析、回答。)1.《登飞来峰》示例。“飞来山上千寻塔”之“千寻”,用夸张修辞方法,极言其高,诗歌开头便展现出诗人立足之高,眼界不凡。“闻说鸡鸣见日升”之“日升”,虚写日出,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充满生命的活力,虚写比实写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豪情满怀、昂扬奋进;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借用了传说中“日出的时候,天鸡鸣叫”的故事,极言眼前所见之广阔。明确: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王安石眼界的开阔和内心的澎湃。“不畏浮云遮望眼”之“浮云”,指朝中奸佞、阻碍前行的闲难,这一句体现了诗人不怕任何阻拦勇往直前的勇气。“自缘身在最高层”之“最高层”,展现出诗人的自信。2.《登幽州台歌》示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来者”象征的是历史上和后世可能会出现的贤君良相,而这二者皆“不见”,便是“先贤无可求,后来无法见”,表现出诗人“贤君难遇"“知己难求”的悲叹和愤愤不平。“念天地之悠悠”:“悠悠”传递出在浩渺的时空、宏阔的境界中诗人内心的空荡,再加上“念”字,更表现出诗人反复思考、徘徊无定的状态。“独怆然而涕下”:悠悠天地中的“独”,更显示出诗人的孤寂伶仃。“怆然”“涕下”两词,从“怆”和“涕”的偏旁可见,一个是心情,一个为神情,互为表里,反复强调,更显其悲。小结:南朝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读登高诗,首先要关注作者登高所见之物和笔下所抒之情。在为画配题和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两个方面都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基本理解了王安石的无畏自信和陈子昂的孤悲忧愤。(三)诵读这两首诗。教师朗读指导:《登飞来峰》语调较高,层层扬起,前两句语速稍放缓,以传递出宏阔浩大的气象,为后两句的扬起蓄势;后两句语调要渐高,以传递出诗人情绪的层层推高。《登幽州台歌》要放缓语速,适当延宕,读出时空浩渺之感和诗人的孤独、悲怆;重读“不见”,以传递诗人的不平之意;在“独”“怆然”“涕下”这几个词上放缓、延长、停顿,语调低沉,以传递诗人复杂的情绪。活动二:阅读材料,探寻登高之情的原因。同是登高,同样远眺,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却如此迥异。请你和同桌共同阅读助读材料,试着探寻造成两位诗人不同登高之感的深层原因,并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你们的发现。(PPT)【材料一】《登飞来峰》创作背景庆历二年(1042),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随即赴扬州任签判,之后又升任鄞县知县,治理一方,政绩显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做知县任期到,在返回故乡江西的途中,经过飞来峰,登上峰顶,极目远眺,写下《登飞来峰》。【材料二】《登幽州台歌》创作背景陈子昂24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他对国家大略、边防事务颇有远见,但因直言敢谏,仕途不顺,曾蒙冤下狱。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随军参谋。前线兵败,陈子昂一再进诛,请求分兵抗敌,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吟唱出《登幽州台歌》。(同桌一起阅读材料,彼此交流,发表见解。)明确:王安石之所以

 

《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上一篇:《望岳》教学设计10    下一篇: 《登飞来峰》教案、课件及朗读素材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