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课件36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22太空一日第六单元杨利伟第一课时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中华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1.了解本文的背景,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2.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4.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文便节选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弧形()炽热()轮廓()遨游()严谨()稠密()瞬间()烧灼()千钧重负()赫兹()舷窗()烧蚀()无虞()确凿()俯瞰()húchìkuòáochóujǐnzhuóshùnjūn1.给下列加色的字注音。hèxiánshíyúzáokàn炽热:俯瞰:遨游:轮廓:模拟:严谨: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模仿;仿照。严密谨慎。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千钧的重量。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俯视。漫游;游历。2.解释下列词语。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①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②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③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3.文章采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4.结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说说当今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需要哪些精神。需要具有严谨、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杨利伟听到“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的声音,后来技术人员模拟声音时,他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签字就体现出杨利伟严谨的精神。而像看到舷窗玻璃出现裂纹,后来的求证等都体现着探索精神。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敢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领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镇定自若,可看出需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5.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太空一日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航天精神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请写下来。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最少三条)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本课分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部分。那么杨利伟在这四个阶段中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心理变化如何。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进行探讨。

 

《太空一日》课件36
上一篇:《太空一日》课件35    下一篇: 《太空一日》课件第二课时PPT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