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教学实录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人是群居动物,在人群中才会觉得舒适快意。可是,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存在的孤独是必然的。因此,古往今来,抒写孤独感受的古诗词很多,而且有无数经典之作。你最先想起来的,是哪句诗呢?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生: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生: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很好,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如果把前面几个字连起来看,就是“千万孤独”,是吧?还有吗?生:(沉默不语)……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显】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苏轼——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师:课本中出现孤独的诗句特别多,可是在这些孤独的人中,陈子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公元697年,39岁的陈子昂随军北征契丹途中,经过幽州台,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我在这里特意强调了一个年龄,多少岁?生:39岁。师:39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它靠近哪个年岁?生:40岁。师:40岁比较特别,40岁是孔子说的什么之年?生:不惑之年。师:不惑,就是对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想明白了。那么陈子昂在39岁快40岁的时候,有没有想明白“人生”这个大话题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一下。先读这一作品,《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起——(生齐读)师:陈子昂孤独地怆然而涕下,伤心的是什么,他又为什么觉得自己是最孤独的呢?他的孤独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好,首先我们读懂这首诗歌,对着课本注释,看看你是否能把这几个词语弄懂。二、就诗论诗——幽州豪唱动古今师:幽州台是什么意思?生:蓟北楼。师:蓟北楼又称什么?生:又称黄金台。师:好,现在谁来给大家讲讲黄金台的故事?(看着一学生)能讲吗?生:(摇头)师:就是燕昭王建黄金台的故事。不能讲?师:(看着另一个学生)你知道吗?也不知道,没有人知道是吗?好,那么看注释里面有个词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招纳贤才,请圈起来。师:如果说黄金台是一个为招纳贤才建的亭台楼阁,那燕昭王就是特别期待贤才的君主。我们用一个词评价他——生:礼贤下士!师:燕国当时被齐国侵略,差点灭国。燕昭王想要报仇雪耻,他部下的一个叫做郭隗的人说,如果你要兴盛燕国,就要以我为师;如果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当你的老师,那么天下有贤的人就能都来到燕国。师:那么,当时燕昭王所采取的一个策略是什么呢?大家写下来——卑身厚币。即先把君王的姿态放低,然后建黄金台。黄金台上放了很多黄金,为的是优待这些人。当时来了哪些人呢?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乐毅。他来了以后,就攻下齐国70个城池,差点把齐国灭掉了;还有邹衍,你们可能不太清楚,据悉邹衍是阴阳家的创始人。好,现在我问个问题:古人和来者是什么?生:指贤士。师:同意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个古人和来者主要是指哪些贤士呢?生:应该是君主。师:我们还要在这个“君王”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生:贤明的君王。生:礼贤下士的君王!师:解释“悠悠”。生: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空间的广大。师:每当诗歌里面用上“悠悠”这个词,人就会立刻变得非常——生:飘渺轻飘。师:天地无穷无尽,人轻飘易逝,这种感觉可不太好。现在,我们再读一遍《登幽州台歌》,起——生:(齐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师:现在,我们用诗歌原文来表达,陈子昂伤心的是什么?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师:用自己的话来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以前没有,可能以后也不会有。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典雅一点?生:(沉默)师:我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里读出了诗人一种什么视角?这是我们特别喜欢的一个视角,叫什么?生:……师:俯仰古今!前面的君王,我看不到;后面的君王,我也看不到。那么,孩子们,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想,不是我看不到他们,而是他们——生:看不到我!师:所以很伤心。那么,诗人伤心的还有什么呢?生:念天地之悠悠。师:这,为什么让你觉得伤心?生:因为他想到天地那么广阔,历史那么久远......师:但是,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瞬间。生命最残酷的是什么呢?就像龙应台说的,是“稍纵即逝”。请你把它写下来。(一学生上台写)师:我们来体会这个词的意思。生命是个稍纵即逝的过程,你先写完整的成语“稍纵即逝”,然后在中间加个逗号,变成“稍纵,即逝”。那“稍纵即逝”后面,打一个句号还是省略号呢?生:句号!生:句号!师:句号。为什么?师:这个句号在这里非常有意味!如果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俯仰古今的视角,那么“念天地之悠悠”又是什么样的视角?生:俯仰天地。师:在这种俯仰之中,“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伤心到这样的程度,他很容易把诗歌写得非常的——生:悲凉。生:凄惨。师:就像女人、小孩一样哭哭啼啼的,可是,我们发现这首诗歌虽然很悲,但不惨;虽然很悲却不

 

登幽州台歌教学实录
上一篇:望岳教学设计11    下一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