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作用及从那里起中国就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使之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三个子目:第一子目,张骞通西域。第二子目,丝绸之路。第三子目:对西域的管理。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水平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高,学生只听说过丝绸之路和西域,但不知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西域包括哪些地方。所以在授课时可以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同时通过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拓展能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创设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参与课堂。问题设置法: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史实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图片的欣赏,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张骞两次西域的史实;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及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材料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同时进行思考、归纳、想象,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学习张骞的抱负,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导入新课:视频《西去的使者》,把视频概括为三大部分:一个伟大的使命、一个影响人类文明的英雄、一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新课讲授:一、一个伟大的使命设问:1、什么使命?2、何为西域?3、为什么要出使西域?二、一个影响人类文明的英雄1、出示两张图片,简介张骞,并附有以下文字简介:文字简介:张骞,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2、出示图片:《张骞通西域路线图》,简单讲张骞两次出域路线。3、出示材料:《古今中外对张骞的评价》(1)材料:张骞通西域,古今中外赞誉极高。司马迁将张骞这次拓荒之旅称之为“凿空”。梁启超颂扬他为“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前苏联汉学家毕丘林认为,张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的重要。”事实上,张骞出使西域比哥伦布远航早了整整1600多年。(2)设问:我所了解的张骞(提示:结合视频、课本63、64页,从张骞的事迹、遇到的困难、精神品质、贡献等方面思考)三、一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出示图片《丝绸之路》设问:(1)路线:(2)丝绸之路上的经济文化交流:(3)历史意义:(4)海上丝绸之路:四、对西域的管理(一)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完成以下填空。1、公元前年,设置,标志着。2、出使、经营西域3、出使大秦(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材料二: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后,安息人由于担心中国与大秦直接通商道路开辟后会影响传统的商业利益,所以故意向甘英夸大海道的险恶,甘英因而没有再往前走。思考问题:(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情况,东汉政府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二说出甘英没有到达大秦的原因。(3)虽然甘英此行没有到达大秦,但却有何影响?五、知识拓展,巩固升华:“一带一路”材料:“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六、课堂小结及板书一、通西域二、丝绸之路1、路线:2、历史意义:3、海上丝绸之路:三、对西域的管理1、设置。2、出使、经营西域3、出使大秦七、知识巩固,课堂小练。动脑筋:如果对比秦汉两个朝代的疆域图,你觉得版图变化最大的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变化:今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主要原因:①张骞通西域;②西域都护的设置;③班超经营西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20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1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