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有答案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3.“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至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国民革命运动4.右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公车上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有关上书的()A.时间、地点B.领导者、意义C.对象、内容D.背景、参加者5.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6.“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来自()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7.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C.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8.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9.“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是戊戌变法哪一政策的结果()A.改革机构,开放言论 B.兴办企业,奖励发明C.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D.更新装备,训练新军10.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12.某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张军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13.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A.赫德把变法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维新派缺乏政治历练 B.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赫德认为道光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14.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15.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引领思想启蒙 B.实现富国强兵C.建立民主政治 D.挽救民族危亡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有答案
上一篇:第6课《戊戌变法》训练题(无答案)    下一篇: 第6课戊戌变法期末复习题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