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11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知识要点】一【合作探究】维新派创建的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的原因有哪些依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哪些启示?从谭嗣同身上我们能学习到那些精神?【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3.“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4.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5.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20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二.材料分析题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康有为材料三100多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复兴之路》(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李鸿章和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并各用一句原话来说明。(2)材料三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11
上一篇:第6课戊戌变法学案10    下一篇: 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13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