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简述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的史实,了解佟麟阁、赵登禹、姚子清、谢晋元等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学习中国军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通过分析《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了解工农红军的改编,感受中国共产党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所做出的的让步与努力,认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运用日本本土报道、南京大屠杀照片、《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展示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博大胸襟。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2分钟导入播放:《卢沟桥之歌》提问:这首歌曲歌唱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歌词中为什么说“国家存亡在此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又出自什么典故?8分钟第一部分一、七七事变提问:日本为什么选择在卢沟桥发难?结合地图,说明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日军分布情况。设问: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粉饰侵略行径,这次日本又找了什么样的借口来挑起事端呢?讲述七七事变的过程。提问: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中国军队还像九一八事变时那样采取不抵抗政策吗?学生阅读:日本《大陆战史》:“‘敌将赵登禹’的防守非常坚固,几经阻战无法容易地将它拿下……此战惨烈之极,白兵战到处发生……我军的苦斗是无法想象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尸体,这就是一场白日下的噩梦。”出示:佟麟阁和赵登禹的名言讲述中国军人寸步不退、顽强不屈的英勇事迹,展现英雄人物视死如归的精神。过渡:在日寇使用飞机轰炸和轮番炮击之下,七月底,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走向了全面抗战。提问:为什么说七七事变后中国由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呢?出示:金冲及《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是: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从日本角度看:日本从局部侵华发展为全面侵华。从中国角度看:阅读材料分析国共两党的反应。出示: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和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提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态度?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过渡: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逐渐有了坚决的态度和立场,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3分钟第二部分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学生阅读:《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问:这些内容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态度?这份宣言对时局又有怎样的意义?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让步与合作诚意,讲述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的改编。回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过渡:日军侵占北平、天津后,立即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在北方,日军分路进攻华北;在南方,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5分钟第三部分三、淞沪会战讲述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的爆发。出示:白崇禧《回忆八一三淞沪抗战》,说明中国当时的制空权、制海权都掌握在敌人手中,武器装备也远远不如日本。出示:淞沪会战形势图、姚子青和谢晋元,讲述宝山守卫战和四行仓库战役。学生阅读:巴金《一点感想》,说明淞沪会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认识淞沪会战的意义。出示: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提问分析淞沪会战的国际意义。过渡:上海陷落后,日本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5分钟第四部分四、南京大屠杀出示:日本政府电台消息。设问: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出示并讲解:日本屠杀、活埋南京无辜百姓照片。出示并讲解:《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百人斩”竞赛,强调《东京日日新闻》作为一手史料的价值。出示并讲解:《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说明这些文字不仅是一手史料,而且作为第三方记载,内容更为客观真实。出示: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和习总书记讲话,指出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情感提升:学习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既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也是要表达对抗战英雄的崇敬,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2分钟总结教师从侵略与反抗两个角度总结本课知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上一篇: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案11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24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