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地理 >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9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能利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经纬度位置特点,能利用地图正确指出南极洲、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大洋;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4、认识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初步了解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合作学习和问题情境驱动下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在合作中学会简单分析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训练并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状况,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促进小组凝聚力。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的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2、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特殊的经纬度位置2、如何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两极地区环绕的大洲或大洋。3、两极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4、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辩论争鸣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自主读图”和合作任务。老师:收集图片资料,编写教学设计和学案制作课件;按班级七个小组,设置七个考察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独特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南北极地区景观和雪龙号科考船图片。2、简单介绍: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和第七次北极科考。(时间、出发路线)3、创设情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国的科考队一起去极地地区考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生在听和看中准备新课学习。范围位置1、教师布置合作任务:课前我们通过自主读图对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有了初步的了解,各小组都领到一个考察任务,下面我们按小组对自主读图和考察任务进行交流,组内成员达成一致意见。2、学生合作交流:学生把《合作学习问题单》中自主读图部分的答案进行交流订正,并交流合作活动任务的资料、信息,互相补充达成一致意见。3、读图我最快:教师将自主读图部分的内容设置成若干抢答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①图的中心点和虚线分别表示什么?②图中以南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南极洲跨多少经度?③南极洲就是南极地区吗?④说出图中环绕南极地区的大洋ABC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的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通过合作学习,修订并解答自主学习中疑问,拓展思维。抢答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在回答或倾听中再次明确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问题抢答和教师讲解,突破“将极地地区特殊的经纬度位置;如何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两极地区环绕的大洲或大洋”这独特的自然环境范围位置⑤哪个大洲离南极洲最近?⑥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有哪几个科考站?⑦为什么科考站的建站时间选择在1月或2月?⑧哪个科考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⑨说出图中北极地区的范围⑩说出图中字母ABCD表示的大洲或大洋?说出我国在北极地区科考站的名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什么共同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海陆构成有什么不同?两个难点。冰雪高原1、极地考察,装备少不了:教师展示一些装备名称,提问“下列哪些物品是到极地科考必用的?”2、教师展示极地科考工作中的图片,第21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盖最高点钻取冰芯照片,过渡到到南极的平均海拔高度,引导学生观察与七大洲平均海拔高度的柱状图。3、合作活动一:南极洲怎么就那么高呢?(第一小组课前考察任务,由第一小组发言人交流考察结果,其它小组倾听并补充)4、教师小结:南极大陆上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使得南极洲成为评价海拔最高的大洲,又被称作“冰雪高原”。在这样的冰雪高原上进行科考困难重重。5、阅读材料:学生阅读P97页“穿越南极”,思考极地科考遇到的困难。教师介绍秦大河院士,激励学生未来从事极地科考。6、是真是假:下面是考察队员的描述,他们说的是真是假?7、野外遇险: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极地考察队员,遇到特殊问题该怎么办?1、晚上睡觉的时候不注意把头发接触到墙上,结果第二天醒来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怎么办?由装备选择导入“冰雪高原”,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极地的恶劣的自然环境。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合作交流提高了学习效率。南极洲的海拔高度没有在教材中出现,但是这个知识点与南极酷寒密切相关,合作活动一补充了“海拔高”及成因分析。阅读“穿越南极”,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9
上一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