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九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教师用)

所属栏目: 九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2、培养翻译朗读的。3、学习雎的精神。第一1、查阅资料,把你收集到的《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写在下面《战国策》: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____篇。(2)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使命。“辱”的意思是:          。相关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国,公元前230年灭,公元前225年灭。安陵是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雎出使秦国,同秦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折服秦的经过。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雎(   )怫然怒(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天(   )天下缟素(   )色挠(   )傀(   )3、认真诵读课文两三遍,将读时遇到的疑难困惑写在下面,课上交流。4、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雎。 主要人物是雎。(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故事的主要矛盾是对安陵的拥有。   故事的结局是秦始皇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5、疏通文意秦使人谓安陵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其寡人!”安陵曰:“大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先,愿终守之,弗敢易!”秦不悦。安陵因使雎使秦。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翻译第一3、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推测一下。秦不是出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②安陵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的要求? 安陵识破秦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第二第二秦谓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不听寡人,也?且秦灭亡,而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而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受地先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注意加点的字词。2、翻译第二3、思考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对雎说的话,回答:秦认为自己对安陵是什么态度?安陵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教师用)
上一篇: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下一篇: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