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上册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四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太丘与友期》 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教学重难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十一岁的小朋友他叫元。有一天他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的父亲在太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有意为难他,就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同学们,如果你是元,你会怎么回答呢?   元并没有直接的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打了个比,说了这么一句话:公、孔子,异世而出,旋动静,万里如一。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公。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公。”元用一种迂回的式去回答这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既照顾了袁公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有关元的小短文,看看他的其他事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9页。《太丘与友期》。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课文的示范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语气。(听录音)师:有一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下。“尊在不”的“不”字。明明是不,为什么我们却要把它读作否呢?因为它是通假字,通哪个字?“否”。师:那我知道,同学们应该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故事的大致意思还读得懂吧?关其中一些的字词,我就要来考考大家了。(ppt展示字词)(学生抢答)师:看来同学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在预习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啊,它出现了很多次。就是这个“”字。在文章里出现了几次啊?四次。把它所在的句子找出来。“尊在否”“待久不至”“与家”。同学们是否能说说“尊”“”“家”这三个称谓有什么不同呢?(ppt展示答案)师:很好。除了老师列出来的这些字词,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吗?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学生提问)师:没有啦?那大家知道,古文相对我们现代文而言是比较简洁明了的,比如说我们想要表达某个事情或者某种意思,用现代汉语来说的话可能要花上十几个字,但是我们用古文可能就几个字就搞定了。那是因为古文中会省略掉一些语言成分。在《太丘与有期》这篇文章中呢,就有很多地都省略了主语,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动作的发出者被省略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四
上一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六    下一篇: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