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所谓主体性,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自己做主,不听命或依赖于别人,学习时表现出一种主观能动性。曾经有位专家代学生作了一个概括:你讲给我听,我是要忘记的;你做给我看,我兴许就记住了;你若让我参与,我就一定能学会。这表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依靠主体性的发挥来获得人的主体地位,这也是主体性的发挥过程中呈现的。

  透析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育,在目标、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确实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讨,但还普遍存在种种不足,常见的如:常 见的许多精心设计的好课往往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往往是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案转。把一堂课,一种学习完全围困在了那已有的死板的书中,而没有利用学生的资源进行随机的引导和学习。因此阻碍了学生积极主动提出 问题和探求问题的习惯,这无疑造就了学生“你做给我看,我兴许学会了”的心理。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探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的切入口成了当前的至关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必须:
  一、激发情感,培养兴趣
  大量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依据,情感兴趣、信念、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只有正确地对待这两个相互区别又互相依赖的因素,运用各种适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注重学生情绪场,充分运用与知识有关的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发挥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启动,调控和强化作用,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
  在学生的心理中都 有我比别人棒的虚荣心和好胜心,因此只要在导入时,说一则儿童化的小故事,学生即可引起很大的兴趣,主动参与。如:孙悟空他在与师傅取回经后,回来的路上,又碰上了一个大麻烦。有位国王考悟空:“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须要知识,你要是能完成我这七道题,就放你过去,否则你们只能待在这儿了。”可悟空不会算术,谁愿意帮助他呢?此时学生沉浸在了喜愉中,认为他比他们的偶像孙悟空还棒。各个都会以极大的热情去完成那些题目了。
  二、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主体相信自已的内在支持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已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不同学习、接受、理解能力。不能只重视或面对一部分优秀,而当不起眼的所谓“坏学生”突发奇想时却糟到教师“从哪儿想出的怪念头,那么笨”“我讲了几遍了,你还搞不清楚,不是学习的料。”的看法,这对该生的自信心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其实,引导教育得法,想信学生能行,学生的智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如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师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这两位教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不同的刺激,一个是成功的体验和言语的鼓励、肯定;一个是急于求成,冷语嘲讽。
  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为主要的是:进行思维的发散、集中训练;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训练。最为直接、常用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训练模式。当然,作为思维高级状态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其次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开拓型的人才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喜欢数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