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生本教育”课堂里,教师该怎样“教”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生本教育”(以下简称“生本”)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那么教师的解放是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对学生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地发挥呢?答案是否定的。相反的,教师可能在课前准备时,也就是在备课时,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下的备课要花更多的心思,动更多的脑筋。那么在“生本”课堂里,教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自已主动地去学,而且学得积极、欢快、高质、高效呢?

 
  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并真正依靠学生自主地学,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施“生本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否则的话,如果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放开,而在实际操作时,总是担心学生这没学到,那没学好,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思维框架去学习,那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压制学生的学习天性,大大削弱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两堂“生本”研讨课作过比较,这两堂课的内容同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的《青藏地区》,其中一个班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在学习的内容上没有给任何限制,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从各个方面去了解青藏地区、搜集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学到的内容远比书本上的要多。例如,上课时,有学生演唱了歌曲《青藏高原》,有学生提及了去青藏地区旅游要注意的事项,还有学生介绍了一些奇特有趣的藏族民族风情,甚至有学生还播放了一段可可西里的录像。而在另一个班,教师虽然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青藏地区》,但由于担心学生漏学书本上的有关知识,所以在内容上给了学生提示(主要是教材中有关青藏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结果,学生很“乖”,作了充分的预习,上课时,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了如指掌”,但除此之外,却所知甚少,且学生在学习时,由于都知道是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已经预习过了,没有多大新意,所以学起来一点都不带劲。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这时,教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就像想让一个不太爱吃苹果的小孩主动去吃苹果,你可用苹果和其他一些他爱吃的水果做成漂亮的水果拼盘去逗他吃一样,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好办法。上面提及的老师给予充分信任的那个班,在上课之前,教师没有机械地让学生去预习教材中《青藏地区》这一节,而是巧妙地通过设计游戏引导学生去预习,并激发学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青藏地区。游戏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老师是一家大型合资企业的老板,现以投资者的身份去青藏地区旅游,旅行社众多,不知选择哪家旅行社才好。学生每5个人组成一个旅行社,事先了解有关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然后找特色、抓重点,设计好旅游销售套餐,并向游客(老师)进行推销,游客通过考察后,才决定选择哪个旅行社。学生一见是玩游戏,并带有竞争性,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胜心,在兴趣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去探究青藏地区的愿望,并从中获得青藏地区的知识与经验。
 
  三、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前面提到的《青藏地区》这节课时,针对各旅行社推出的旅游销售套餐,不断发出啧啧赞叹之声,并情不自禁地多次用到一些激励性语言,像“太好了!”“棒极了!”“谢谢!”“真让人难以相信,你们会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
 
  目前的“生本教育实验”主要在小学和初中生中展开,因此,教师在实施“生本教育”时,应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以这学期所上的另一堂“生本”研讨课《中国的水资源》为例,这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可将书上所写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等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但初中生处在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知识认知方面还保留有儿童时期的某些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如果直接灌输给他们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他们的一定会觉得抽象且枯燥乏味,无异于在喊大口号。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利用他们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事来帮助他们攻破这个难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课堂活动,这三个课堂活动分别是:
 
  课堂活动一:“保护水资源”漫画制作大赛。(提前布置各小组学生画好漫画,并挑选出四幅最佳漫画。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一些网上下载的水资源漫画,再由老师用电脑向大家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漫画,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佳漫画。)
 
  课堂活动二:最具创意“保护水资源”广告制作大赛。(提前布置各小组的学生制作好各自的广告,上课时可以各种形式对自己制作的广告进行展示,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具创意广告。)
 
  课堂活动三:“保护水资源”宣传口号创作大赛。(各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举手回答自己组创作的宣传口号,并由听课老师作评委,评选出最具感染力的宣传口号,作为本班的“保护水资源”班级口号。)
 
  以上三个课堂活动中,首先,学生对漫画很感兴趣,其次,对于广告制作,他们是第一次接触,会感到特别好奇,也很有兴趣去尝试一下,而宣传口号大赛则是学生展示自己优美文笔和出色口才的绝好机会,他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在兴致勃勃地完成这三个课堂活动的同时,他们已经不自觉地在心目中树立了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绩效。例:笔者在上《中国的水资源》之前,先让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和爱好进行自由组合,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布置每组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资源现状的资料,上课时以竞赛必答题的方式,各小组轮流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搜集到的资料并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结果,各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在教材中搜集资料的,也有上网搜集资料的,还有利用相机拍摄有关水资源现状的。在展示搜集的资料时有做成幻灯片进行展示的,有制成word文档进行展示的,也有直接用口头进行表达的。其中有个小组的同学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学校所在的容桂街道河涌污染的图片,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强烈反响,收到了震憾性的效果。
 
  以上五个方面道出了“生本”课堂里教师所起的作用,在“生本课堂”里,教师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巧妙地通过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将学生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也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引导、激励、组织和服务的作用,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相互尊重,彼此沟通。老师在课堂里扮演学生的观众和合作者,他在课堂做的最多的是对学生的欣赏和鼓励。正如郭教授所说的那样,教师应当是“牧者”,他把“羊群”带到水草茂盛的草地,让羊儿欢快地、自由自在地吃草,而他自己则在不断地寻找、发现新的、肥美的草地,并时刻警惕恶狼的出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地理教学的几种有效记忆方法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德育渗透的多元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