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1.教学目标“生活化”

  社会的迅猛发展,直接冲击着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伦理道德观念发生着重大转变。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确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现行教材虽然在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上有所增强,但要求过泛,塑造出的形象过于完美,对学生来说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儿。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做到适度合理。例如《吃饭有讲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挑食暴食不可取,同时又要顾及学生的情感,告诉他们有些食物虽然自己不喜欢,但人体需要多种营养,要全面进食。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可行性强。

  2.教学内容“生活化”

  (1)以生活实例导入课堂,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质量高低。以生活实例导入道德与法制课堂是值得教师应用的技巧,即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例如,笔者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先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 学校里什么样儿?② 书可真好看,怎样把它们保护好? 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式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热闹起來了。

  (2)创设生活情境,激活课堂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增强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设置生活化的场景,从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将其用于教学,这样做能丰富和更新课本资源,同时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加强学生的真切体验。例如,教学道德与法制教材《别伤着自己》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创设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讨论环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时遇到的真实情况来谈谈怎样做才安全。这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3)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思想拓展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利用生活素材设计相关的问题,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上学的?经过怎样的路?怎样才安全?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开展教学,找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有利于知识的内化与道德素养的提高。

  3.教学模式“生活化”

  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在知识经济中成长的小学生,需要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进行武装。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勇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多种教学设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健康过冬天》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冬天的生活场景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形象可感的画面中体会健康的含义,树立起健康过冬天的意识,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以此实现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4.教学评价“生活化”

  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人以及独立人格的培养,而不是约束禁锢人。在对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评价中,要侧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表现以及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优秀个性的发挥。其教学评价要建立在考察学生的道德行为,挖掘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道德动机的基础上,结合多种评价形式,力求对学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要做到评价内容的多项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层次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实现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下一篇:论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快乐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