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可见,小学科学教育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重要学科,而如何将这门课程进行好,也成为了必要的研究课题。

  如今,世界各国几乎都已认识到普及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各国的科学教育政策清楚地表明——小学课程中,科学与其它学科是同等重要的。我国于2001年将原有的自然课改为科学课,从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出发,理性地关注科学课的改革。作为授课教师,如何立足于教学本位做好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变为亟待实施的艰巨任务。

  一、解放思想明确科学课的重要性

  科学对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因为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活动,同时在人的品格塑造和人类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形态、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等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大多数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升学轻素质的问题,导致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其地位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学校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相关调查中发现广大的儿童对科学以及科学课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它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培养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一时期若得到及时良好的培养,进入中学、大学或者进入社会后会得到高度发展,它的价值是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其它基础学科无法替代的,如果不重视科学的教育,就等于在扼杀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教师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科学学科的重要性,理解科学学习的内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观念,塑造自身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形成积极学习态度的能力。

  二、结合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必须要不断地探索、求真,最后得到一个真理,而真理都是从不断的实验中孕育出来,所以,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组织实验,也能够充分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小学时期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时期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愿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实验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就会逐渐熟悉探索真理的过程。虽然小学科学实验非常简单,但所做的实验都是在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重现和掌握我们人类科学发展史的过程。学会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认真地抓好科学实验教学,是每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三、多筹并举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有些课堂教学中,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无意之中便将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抹杀,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必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活”起来,摆脱呆板,远离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充分表现自我。

  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心境,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随之而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科学学科实验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