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1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内容广泛生动,实践性强,其作用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与初步培养科学素养。但在传统课堂中往往出现“重探究,多活动,少表达,轻交流”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颠三倒四,说不清楚;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定义只会死记硬背,不知道如何表达其涵义,碰到实际问题,就不会应用。因此“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笔者就目前科学教育课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课堂的有效交流进行一点分析。

  一、小学科学课堂的交流现状

  小学科学教学课堂的最中目的是要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最能体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知识,真正领悟到探究的目的,就是自己能否用自己的方式将探究活动的结果表达出来,并和同伴进行交流。但是在很多科学课堂中,由于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都是老师一个人讲,学生的交流活动几乎很少,也可以说是没有,这样就使得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根本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差,一般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课堂探究活动频繁,交流效率低

  小学科学课堂经常容易出现学生参与实践探究体验不足难有交流可言的现象,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教师探究活动过于频繁而每个活动让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少。一般一节科学课的整个内容时间是40分钟,那么探究活动时间必须达到20分钟,但是现实情况是怎么样呢?很多科学课堂的教学都达到30分钟,但是每个探究活动的时间都少于15分钟,还挤出需要时间给学生交流和总结的时间,而这样探究活动目的就是搞形式化,这样的活动只是为活动而活动,这样的交流往往是教师一个在交流,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参与的余地。没有充分的探究活动时间,任何引导都是生硬的。这个跟教师的教学设计息息相关,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考虑教学效果是造成这样的后果的主因。学生往往在这个活动到那个活动的跳跃之中浪费掉了宝贵的时间,真正的对学科的体验变得少之又少,因为也就无法表达其所感受到的知识与体验,更勿论交流了。

  (二)学生心理与课堂氛围

  有些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导致一些小学生将心里所想的东西转化为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集体回答的时候非常的积极,声音洪亮,表现很活跃,但是如果让他自己说,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候,就会出现紧张、说话结巴、意思表达不清楚的状况。还有学生一句都说不出来的状况。这个时候往往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停顿,教师如果处理不好,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分析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学生有自卑感,然后对自己的表达缺乏勇气,害怕自己的发言答不对会被周围人嘲笑或者老师批评。而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信,不敢独立交流。因此制交流积极性。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每个学生的个性以及接收知识或者表达能力不一,出现这种状况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调控,不能歧视学生,还要给学生鼓励,并且加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还有的就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不足,和缺乏恰当的引导,出现了课堂气氛过于热闹的情况。比如在进行同桌交流时候,有些学生就兴致勃勃的和同桌讨论,但是无法安静听同桌讨论,看起来这样的课堂是很多学生在交流,可是如果教师控制能力不够,就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熙熙攘攘的课堂,顿时就会变成“菜市场”,根本听不清楚对方在说什么,你说我也说,争先恐后的说,有些甚至聊起天来,这样的“交流”,不是科学课堂所需要的高效率“交流”,这样的交流也脱离了科学课堂的主旨,而出现这种情况多半跟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有关。

  (三)交流的形式以及内容有失偏颇

  传统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师问生答”的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有些时候是教师在交流中问学生“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或“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这样的提问就将学生的交流限定在实验中或者是实验现象中。教师让学生跟着自己事先预设好的内容走,并给出几个有限定的问题讨论、交流,这样就圈定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交流的范围,在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开放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即可,这样的课堂交流才是有效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交流中,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回答交流者往往都是那么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大多的学生都只是下面的“听众”,导致这样的原因就是一方面学生不够自信,另一方面就跟教师有莫大的关系,教师通常认为请优秀学生来回答课堂才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这中局限性的交流也不是课堂交流所需要的高效率课堂交流,教师应该多努力让全部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的情况。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交流的原则

  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交流,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课堂交流却有着特殊的涵义,指的是在课堂这一特定时空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首先、课堂上的交流必须是要有主题的。不能乱哄哄像一锅粥,那不是课堂,那是课外了。其次,交流的过程必须是时时受到教师的调控和引导。还有就是交流必须是有质量而高效的,一节课四十分钟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课堂上的“有效交流”,不仅仅是让学生大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单向传输,而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有效交流”中活跃思维、增值知识,课堂,在“有效交流”中灵动生成、智慧闪耀,教学由此而精彩无限。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交流有效性的方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想说,并说出来。

  长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禁锢了学生想在课堂上说话的欲望,久之,造成学生不敢说,不会说,也不敢提问问题,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慢慢淡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日趋低下。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是入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必须使学生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创造感兴趣,必须在课前做认真准备,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导语、动作等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集中到探求知识的境界中去。因此,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对于师生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这里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师生之间,生生生之间都需要在沟通,询问,思考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思维的锻炼。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