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16课 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下列关东汉末年社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黑暗       B.军阀混战C.农民起义       D.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 公元207年,操曾写诗明:“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操“”在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   D.建立国3.东汉末年,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经济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      B.实行屯制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4.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占据一带的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统一北,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表  B.权  C.备   D.袁绍5.“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6. 你认为在操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主要在(  )A.采取正确计谋   B.军事力量强大  C.得到人民支持   D.袁绍愎自用7. 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有三四万人的操;8年后,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联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C.后起兵   D.士兵疲惫8.一代枭雄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操 ②丕 ③权 ④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操    B.备   C.诸亮    D.权10. 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A.操率军南下和联军在赤壁大战 B.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C.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权称帝,国建立11. 三国时期,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操   B.丕    C.备   D.权12.我们经说的三国指的是(  )A.、蜀、   B.、汉、   C.汉、、秦   D.汉、、1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随堂同步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测试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