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训练题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1. 公元207年,操曾写诗明:“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操“”在处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国2. 甫的“功盖分三国,各成八阵图。”的诗句主要赞颂的是A.操        B.备        C.瑜        D.诸亮3. 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A. 春秋        B. 战国        C. 汉朝        D. 三国4.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是                      A.操和袁绍     B. 操和联军  C. 权和备     D. 袁绍和联军5.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主要军事集团是             A. 袁、、集团   B. 、、集团C. 、、袁集团   D. 、袁、集团6.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7.为三国鼎立奠定了的重要战役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8.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多关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获9.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操基本上统一了北。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苏轼在《念奴?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郎赤壁”下列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描述不需要修改的是(  )A.赤壁大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B.操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C.备称帝,标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权称,定都洛阳11.东汉末年,形成了多割据一的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河中下游的(  )A.操和袁绍B.备和权C.操和备D.权和袁绍1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13.阅读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

 

第16课《三国鼎立》训练题
上一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 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检测1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