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历史 > 七年级上册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精选)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上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一、官渡之战(2)经济上:操采用屯的措,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1)政治上:操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操以少胜多操胜利影响:官渡之战为以后统一北打下。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战术 一、官渡之战操袁绍 十万人乌巢三四万人 一、官渡之战操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二、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火烧赤壁 二、赤壁之战草船借箭 二、赤壁之战1.背景(1)208年,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2)操占领荆州后,备率军从退往夏口。他派诸亮联络权,共谋抗之计。权听从将军瑜和诸亮的意见,决定与备联合迎战军。 二、赤壁之战军(20余万人)和联军(约5万人)以少胜多操失败208年概况:联军针对军不习水战——军大溃。2.概况3.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优势的操为会失败?为什么呢?   操骄傲轻敌;战术错误;北士兵水土不服,军中流行疾病,战斗力减弱;盖诈降;联军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当时操代表的北实力不足以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老骥伏枥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操操字德,我国古代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操惨败---无力南下权---巩固江南备---巩固与发展三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220年,丕自称皇帝,国号,定都洛阳。222年,权称,国号,定都建业。221年,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三国鼎立(二)、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重视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造翻车翻车屯 三、三国鼎立2.开发江南  派卫温率领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三国鼎立3.诸亮治蜀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小结袁绍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操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权备联军三国鼎立220年 丕 洛阳 221年 备 成都222年 权 建业蜀 小结二OO年官渡战,统北奠;二O八年赤壁战,抗鼎局现;三国蜀汉,丕备权建;三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精选)
上一篇: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5    下一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