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57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熟读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2、过程与法:学习本文托物言和衬托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好的道德品质。二、教学与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和衬托的手法。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导法五、教学:一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莲花图片,让学生畅谈感想。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代诗人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代昌龄——“荷叶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多媒体展示诗句)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敦颐职南郡(今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自由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流程: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同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多媒体展示:(1)可爱者甚蕃(   )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 (8)同予者人?(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明确:比作子;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57
上一篇:短文两篇 爱莲说 教案    下一篇: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5份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