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2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海宁聚会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及托物言、以物喻德的写作手法。2、在解读文本内容的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3、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文本。重难点:1、了解“说”的特点及托物言、以物喻德的写作手法。2、在解读文本内容的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创意说明:以诵读为基组织教学,在自主释疑、同伴互助、师生交流中理解文意,结合相关背景理解文本内涵及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丰富师生文化积淀。安排:一过程设计:一、导入:每个人都有属自己的性格、爱好及兴趣,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爱青松,因为它不畏严寒,有诗为证,“大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人喜欢花,因为它傲然开放,与争。你有自己喜欢的花吗?请你以“我喜欢……,因为它……”向大家介绍。在我国宋代,也有一位特爱花的人——敦颐。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师佛从道,创立了宋代“理学”,可以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洁的莲花。当年,他还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造了一个“莲池”。先生讲学研读之余漫步堂前赏莲自吟,并写成了《爱莲说》——这篇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心的文章。二、课文解读(一)解读“说”(体裁)与“铭”一样,“说”在古代也是一种文体。不同的是,铭是用来表述功德或警戒自己,而说则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是内心的一种表白,与现代杂文有些相似。《爱莲说》就是敦颐向人们表白自己喜爱莲花。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一表白呢?学习了这篇文章,或我们就知道了。(二)、解读文本内容1、初读文本,感知文音①自读,将文中的需要注音的字注音。同位同学听读,纠字音。②指名学生读,纠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读留听录音)。③听录音读,正字音及节奏。④对长句及语气语调,全班集体研讨。⑤全班齐读。2、精读文本,感知文义①结合注释,调用积累,自主学习,疏通文义。②师生就个人不能完成的句子进行互帮互助。③教师对个别语句及词义做点拨教学。④理解式疏通文义(并行板书式,附后)。3、赏读文本,感知文质①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晋代的陶渊明(365—427)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29至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大家知道,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仕是什么,就是做官。据说,陶渊明在泽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而陶渊明却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就把冠印一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25
上一篇:短文两篇教案66    下一篇: 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28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