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 > 七年级下册

陋室铭教案35

所属栏目: 七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郭靓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探究,理解陋室不陋,进而掌握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2.通过研读,理解作者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1.通过反复诵读、交流探讨,理解文章主旨!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禹锡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三、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禹锡受人挤兑而住的简陋房屋,但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借以表达自己的向和情操。真可谓用“陋室不陋”。四、: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很多挫折和磨难,但是,越是苦难的挫折,越能折射出“高人雅士”的坦荡胸襟和励情怀!一路走来,我们接触过苏轼被贬但仍“夜游承天寺”,释怀地吟出“夜无月?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被迫离开朝廷,也是一路高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天,我们再来听一听又一个被贬文人禹锡的故事,看看他又经历了什么?2、话说朝诗人禹锡因参加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到和州做“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策某是个势利小人,他见禹锡被贬而来便多难,安排禹锡住在偏远的县城南门,面江而居。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还了一副对联贴房门,请大家读一读:“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是又禹锡搬到城北门的,一间半小房子。因为新居处德胜河边,环境也不错。禹锡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请大家读一读:“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仍是悠然自得,又把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简陋房间。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了,禹锡愤然提笔写了一篇《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石头上,立在门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气出来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出示课题PPT)“铭”这种文体: 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简陋的屋子解题:《陋室铭》也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屋主的心境和情趣。二、预习检查(注意正音、句读)。陋室 ( lòu ) 德馨 ( xīn )(tái) 案牍(dú)鸿儒 ( hóng ) (rú)  调素 (tiáo) 三、听读 划分节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可以/调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之有?标出韵脚:名、灵

 

陋室铭教案35
上一篇:陋室铭教案2    下一篇: 陋室铭教案37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